中国毛笔的起源,在古代文献中有多种说法。晋代的成公绥所 作《弃故笔赋》说:“有仓颉之奇生,列四目而兼明,••…•乃发虑于书 契,采秋毫之颖芒,加胶漆之绸缪,结三束而五重……”明朝人罗 颀在《物原》一书中说:“虞舜造笔,以漆书于方简。”这些说法把毛笔的起源归于仓颉或虞舜所造,显然带有神话传说色彩,但其中 表露的认识就是毛笔在上古时期就开始出现了。
根据考古实物资料,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仰韶文化的陶器上,绘 有许多彩色花纹,线条匀称,色彩鲜明,很像是用毛笔一类的软性描 绘工具涂画出来的。因此,当时即使没有完善的、定型的毛笔,也会 有类似毛笔的绘写工具。据此推算,毛笔的产生当在距今五六千年 以前。
到了商朝,甲骨文中已经有表示“笔”的字了,识为“聿”,其形 状就像一只手握笔的样子。甲骨文大多数是用刀直接刻在甲骨上 的,但是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和陶器上,人们也发现少量未经锲刻的 朱书或墨书字迹,笔画具有方、圆、肥、瘦的变化,具有明显的毛笔书写特征。
西周时期毛笔的使用已可确证。周武王的《笔铭》记载:“毫毛 茂茂,陷水可脱,陷文不可活。”w说的是毛笔记载文字的重大作用。 1991年在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西周號仲墓的发掘中,在出土的玉遣册 上有毛笔写的“南仲”字样,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毛笔
春秋战国时期,毛笔的使用已很普遍。从河南信阳、湖北江陵等一批战国楚墓的发掘中,发现了大量的竹简、帛画、陶器、漆器 等,上面的文字或花纹,笔画明显具有弹性和粗细变化,都是运用了 毛笔的结果。1954年长沙左家公山15号楚墓发现一支保存完好的毛 笔,是迄今考古发现最为古老的毛笔。这支毛笔笔头的做法,系用毛 围在杆的一端,外面用细丝线缠绕再涂生漆胶住,体现出原始形 态毛笔的制作特征。